龙山新闻网

通讯员系统登陆

2021年4月12日   农历庚子(牛)年 三月初一
“湘”村菖蒲塘:从贫困村到水果乡,在不断优化中飞速发展
2024-01-18 09:28:2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记住乡愁 | 编辑:朱柯源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869


《记住乡愁》乡村振兴系列
播出内容:《菖蒲塘——甜蜜“湘”村绘新景》
播出时间:2024年1月18日(周四)20:00
播出频道:CCTV-4


武陵山深处 百果飘香

湖南湘西,武陵山脉深处,坐落着一个“甜甜的”山村,凤凰县菖蒲塘村。为什么说它“甜”呢?“嘬”一口这里的猕猴桃就知道了,用杨阳的话来说,像是在喝猕猴桃味儿的糖水。



当地人告诉我们,他们的水果长在湘西的灵山秀水之中,听着鸟语、闻着花香长大。再加上不断引种新品种、更新新技术,种出来的水果自然香甜可口。


而今,菖蒲塘全村8000多亩果园里,种植有蜜柚、葡萄、柑橘等十几种水果,人们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收获,再加上农闲时节外出帮人嫁接苗木,村里的人均年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。靠着漫山遍野的水果和傍身的技术,村里人的生活越过越甜蜜。


走出湘西大山 带回致富希望
然而在几十年前,菖蒲塘却是另一番模样。村庄被大山阻隔,交通不便,人均耕地也仅有0.5亩,青黄不接是常有的事儿。“有女莫嫁菖蒲塘,塘上只长菖蒲草”,道出了当时村庄的困境。

转机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。当时的村支书王安全听说市面上椪柑卖得不错,且果树耐旱,适合山地种植。若大面积种起来,菖蒲塘说不定能靠此脱贫致富。

然而当时椪柑苗木十分稀缺,经多番打听得知,远在重庆的柑橘研究所培育出了新品种。1991年,40岁的王安全第一次走出湘西大山,辗转四个城市,换了几趟火车,才到了目的地。

然而苗木价格远比预想中高,为了多买一些,王安全把回程的路费也凑了进去,总共买了100株。重庆到湘西500公里的路程,王安全就这样背着五六十斤重的苗木,半徒步半搭顺风车,经过三天三夜的风餐露宿,终于把致富的希望带回了家。

虽然这100株苗木最终因为大家不懂技术而没有成活,但是这一次出山却打开了山乡人家的视野,大家很快又凑了路费,前往福建、浙江等地学习

一年后,人们带着新品种和新技术归来,用了五六年的时间,村里的水果种植面积就扩大到了1700多亩,并且带动周边10多个村,5000多农户共同发展起来。着先发优势,菖蒲塘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空心村,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。

一技傍身 技术变现


随着菖蒲塘的水果产业在湘西远近闻名,许多人前来学习经验,求购苗木。这时候,村里又抓住机会组织起培训班,培养嫁接苗木的技术人才。


当时的菖蒲塘村,男人们种果树、跑销路,女人们便练习嫁接育苗。湘西的女人柔中带刚,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,几年的时间,大家便成了嫁接苗木的技术能手,并且自发组成了一支女子嫁接队,帮助周边村庄嫁接果树。

有了一技傍身,这些农家姑娘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。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品质,使得女子嫁接队的名气越来越大,队员也从最初的16人发展到如今的247人,脚步遍布湖南、重庆、贵州、陕西等地,一年能为村庄带来800多万元的收入

从不懂技术到技术输出,从四处奔波求购苗木到成为湘西最大的水果苗木供应地,靠着先人一步的理念和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,菖蒲塘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加速发展之路。

今晚20:00,锁定CCTV4,《记住乡愁》#乡村振兴#系列,走进武陵山深处,闻花香、尝百果,感受湘西人家的甜蜜生活。







责编:朱柯源

一审:朱柯源

二审:周娇

三审:张军

来源:记住乡愁

通知公告
部门
乡镇
要闻

  下载APP